小說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

中國小說的確立:唐傳奇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於<莊子 外物篇>

 

小說的萌芽期:

 神話(山海經、淮南子等)、

 諸子寓言(孟子、韓非子、列子等)、

 史傳散文(哲理散文: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左傳、國語。以人物為主軸)


  史傳散文、諸子寓言:志人

  神話:志怪


  志人:殘叢小語,不成篇、多以亡佚、大多偽託前人所作。





*陽羨書生

舊雜譬喻經(受印度佛教影響),寫實(世態人情),描述人的感情不可靠,以及人情的虛偽。

唐代依然有志怪,只是重點轉移:從 鬼/因果 → 

<世說新語>劉孝標註中記錄了同時代相似的故事,現在書以亡佚,但證明真有此傳說。


 

 



魏晉背景:動盪不安,戰亂,南北遷徒,夷夏之變。

故,

思想的解放

古文運動的成功

社會背景科舉制度、藩鎮割據、娼妓文化




 

 

 


 


*枕中記

故事情節:

  故事中的主角盧生路過一家旅店,在店中遇見了一位老道士呂翁,兩個人天南地北地聊得十分愉快。盧生忍不住感嘆起自己的際遇,讀書人一生職志就是考取功名、出將入相,但自己卻仍功不成名不就,只能種田維生,實在慚愧。而這時,店主正準備開始煮飯,盧生覺得昏昏欲睡,呂翁便取出一個青磁枕頭,告訴盧生只要枕著睡,就能夠美夢成真。

  盧生聽了呂翁的話,接過枕頭來睡覺,在睡夢之際,眼前出現了亮光,盧生便回到自己家中。三個月之後,盧生娶了一位出身望族的妻子,從此仕途一帆風順,順利地考取進士,登第拜官。之後盧生又得到皇上的賞識,宦途亨通,更當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之職。但樹大招風,在有心人的挑撥和誣陷之下,盧生不但遭貶,還被羅織了圖謀造反的罪名入獄數年,數年過後才洗刷冤屈,重新擔任宰相併封為燕國公。而盧生的五個兒子也各個都官場得意,娶親的對象也都是名門望族,可說是子孫滿堂了。最後他以八十餘歲的高齡病卒,可謂福壽全歸,結束了這有起有落、享盡榮華富貴的人生。

  這時盧生忽從夢中醒來,看見呂翁還在身旁,而店東煮的黃粱飯也還沒熟,他才體悟到人生如夢的道理。

 

  枕中記營造出人生苦短,不能與天地同朽之意象,在枕中記中以「目昏思寐」和「時主人烝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暗示盧生只是逃避現實,進入幻想異境之中,在夢境中盧生有權有勢、生活極盡糜爛奢侈,難道讀書求取功名只是為了過這樣的生活嗎?真是令人不解,大概作者也以此例針砭世人一些弊端,表達他個人的想法,最後以「呂翁坐其旁」、「主人蒸黍未熟」暗示夢已清醒而回歸現實,物質上的享受不能代表一切,唯有清楚自己人生的方向,就算形體以經消逝但是精神卻是永遠存在。

 

枕中記與唐代社會現象:

1、盧生夢中的第一件榮事如志之事乃是娶清河崔氏之女,表現當時士人以娶五姓女為主要

2、登進士第,以進士最為榮耀顯貴,且服官的順序,是節節向上攀升,而非一步登天。

3、盧生為相,被誣與邊將交結,罹者皆死,生獨為中官所保而減死罪。文中只的宦官並非是高力士,而是作者鑑於肅宗以後的宦官弄權。

4呂翁帶有神仙色彩。結尾「夫寵辱之數,得喪之理,生死之情,盡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表現出道家思想。

5、中唐現實官場的腐敗與黑暗官吏追逐功名利祿和奢侈的享樂同僚之間嫉賢妒能、互相傾軋


 有人對枕中記的詮釋是: 目的是在諷刺「讀書人汲汲功名利祿而好高騖遠終究一場空」的傳奇小說。

 有人對枕中記寫了一個二元對立說,可以自己去看看,我就不負責節錄重點了。

 

 

 




 



*任氏傳     翻譯不貼,自己連去。

  沈既濟的《任氏傳》記述狐妖與鄭六的堅貞愛情,她力拒鄭六友人韋崟的調情與追求,以及最後為愛走天涯橫死途中的下場。

  『嗟乎,異物之情也有人焉。遇暴不失節,狗人以至死,雖今婦人,有不如者矣!

  從吸人精氣的妖怪變為理想化的貞德美女,《任氏傳》不但以描述愛情成為唐傳奇的代表作,反映了時代背景的開放多元,更深深影響了日後蒲松齡的聊齋創作。


  若作為最早的狐女故事閱讀,或許更有韻味。在此之前的志怪小說中,也有狐精化為美女的傳說,但敘述極為簡略,且狐精與人交往時多不懷好意。

  《任氏傳》則摹倣史家口吻開篇:「任氏,女妖也。」隨著故事的推進,如此「遇暴不失節,徇人以至死」的「異物之情」,確實值得史家為之立傳。

  小說本以鄭六遊街遇麗人為故事開端,之所以在此前平空插進一句「任氏,女妖也」,固然是為了適應紀傳的體例,也與作者鄙夷鄭生、稱羨任氏大有關係。


  此後諸多言情之作,多以女性為傳主,可見唐人之審美趣味——女性形象之可愛,以及作家描述女性時筆墨之酣暢淋漓,誘使讀者將其作為真正的主角。小說對任氏美艷絕倫之層層渲染,頗能體現作者「著文章之美,傳要妙之情」的追求,也顯示「多工詩」的唐人,著小說時如何的「宛轉有思致」。




 

 

 


 


*紅線傳

故事背景:

  〈紅線傳〉寫安史之亂後,中唐時期藩鎮之間的矛盾,藩鎮勢力的擴張,成為整個王朝與社會動亂的根源,兵連禍結,民不聊生。唐王朝的國力由此漸衰,因此唐代傳奇中自然也不乏反映此思想的故事,這類故事多是當時人民的心理渴盼與寄託;豪俠小說中的靈魂人物一向是正義力量的化身,做的是有利維護國家社會的事,本文中的紅線即為典型例子。

  紅線女以卑微不起眼的婢女身份登場,做的卻是暗殺竊盜之事,居中扮演的更是延續勢力均衡、時局和平的關鍵,而擔當這一切的紅線女本人,十足是個社會地位低下的小人物,由此可知紅線女其人其行,均代表著低下階層人民心中的願望

  唐人一般傳奇都是用散文寫的,但《紅線傳》中雜以若干晶瑩如珠玉的駢文,另有一股特殊的光彩。

 


  文中描寫紅線出發時的神態裝束很是細膩,在一件重大的行動之前,先將主角描述一番:

  「乃入閨房,飾其行具,梳烏蠻髻,貫金雀釵,衣紫繡短袍,係青絲絢履,胸前佩龍文匕首,額上書太乙神名,再拜而行,倏忽不見。」

  盜金盒的經過,由她第一人稱向薛嵩口述,也和一般傳奇中第三人稱的寫法不同。

  她敘述田承嗣寢帳內外的情形:「聞外宅兒止於房廊,睡聲雷動;見中軍卒步於庭下,傳叫風生……時 則蠟炬煙微,爐香燼委。侍人四布,兵仗交羅。或頭觸屏風,鼾而鞍者,或手持巾拂,寢而伸者。」(與附錄中的文字微有不同,這一類傳奇小說多經傳鈔,並無定本)似乎是一連串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電影鏡頭。她盜金合離開魏城後,將行二百里,「見銅臺高揭,漳水東流。晨飈動野,斜月在林」,十七個字寫出了一幅壯 麗的畫面。
  紅線敘述生前本為男子,因醫死了一個孕婦而轉世為女子,轉世投胎的觀念特別為袁郊所喜,自然是佛教的觀念。


  故事中的兩個節度使薛嵩和田承嗣,本來都是安祿山部下的大將,安祿山死後,屬史思明,後來投降唐室而得為節度使,其實都是反覆無常的武人。

  除卻反抗藩鎮、抵禦強暴的社會思想,文中的兩大思想,感恩報德是紅線行動的起源,佛道觀念則成了紅線離去的原因。





 

 

 

 


*柳毅

  李朝威,隴西人,生平不詳。

內容簡介:

  《柳毅傳》寫落第書生柳毅途經涇河,遇見洞庭龍女牧羊荒郊。龍女自述在涇河夫家備受虐待,要求柳毅傳書至洞庭。柳毅慨然允諾,入洞庭龍宮。洞庭君弟錢塘君聞訊大怒,凌空而去,誅殺涇河逆龍,救出龍女。後經許多曲折,龍女終於和柳毅結成美滿婚姻。


網路上尋找翻譯通常會找不到最後一段,所以我貼上來:

  後來他家住在南海,將近四十年,他家的屋宇、車馬、珍寶、物玩,即使是侯伯之家,也無法相比。柳毅的族人全都沾光受惠。一年年過去,卻不見柳毅衰老。南海的人們,沒有不驚異的。到了開元年中,皇上有意於神仙之事,到處求索道術,柳毅不得安寧,就和全家一起歸居洞庭。一共十幾年沒人知道他的蹤跡。到了開元年末,柳毅的表弟薛嘏是京畿令,貶官東南路過洞庭,大白天裡向水上一望,但見青山從水中升起。船上人都望著說道:「這本來沒有山,恐怕是水怪吧?」指顧之間,山和船接近了,就一條彩船從那山中駛來,迎著薛嘏就發問。其中有一個人喊他說:「柳公等著你呢!」薛嘏恍然記起柳毅,就急忙跑到山下,抓著衣襟急急忙忙上了山,見上面有一所宮闕和人間一樣,柳毅站在宮室之中,前邊排列著樂隊,後邊羅列著珠翠,古玩珍寶之多,比人間多出許多倍。柳毅的談論更加玄奧,容顏更加年少。一開始在牆下迎接薛嘏。他拉著薛嘏的手說:「咱倆才分別不長時間,而你的毛髮都黃了!」薛嘏笑著說:「你是神仙,我是枯骨,這是命啊!」柳毅於是就拿出五十丸藥來送給薛嘏,說:「此藥一丸,可增壽一歲。歲數滿了你再來,不要久居人世,自己苦自己。」歡宴之後,薛嘏就辭行。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蹤跡。薛嘏常把這事告訴別人。大概四十年以後,薛嘏也不知去向。隴西李朝威敘述這事並嘆道:「五蟲一定以靈者為長,有別於這裡見到的。人是裸蟲,而去相信鱗蟲。洞庭龍王胸懷博大率直,錢塘龍王迅疾磊落,應該有所繼承。對薛嘏只詠歎而未作詳細記載,只有他可鄰近仙境。

 

 

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龍女是反抗夫權壓迫、追求幸福愛情的婦女形象

  父母包辦的婚姻給了她無限的痛苦和折磨。但是經過她的堅決反抗,終於和柳毅結成夫妻。

 

  柳毅是一位富有正義感的書生。他的傳書,純係激於義憤,沒有個人企圖,因此當錢塘君酒後逼婚時,他竟毅然拒絕。他後來愛上龍女,也不單是慕色,而是感於龍女的深情。作者對火龍錢塘君的描繪,有聲有色,有他出場前,就借洞庭君之口加以渲染;並通過洞庭君的軟弱謹慎,陪襯出他那烈火般的剛強性格。他的對答簡短乾脆,與個性完全切合,所以著墨不多而形象鮮明。


  《柳毅傳》塑造了兩個主要人物形象,一個是俠肝義膽、為龍女傳書解難的主人公柳毅,另一個是剛直暴烈、敢做敢為的輔助人物錢塘君。在這兩個人物中,錢塘君的形象更豐滿,所作所為也更令人感動,讓人讀後俠義之氣頓生,豪邁之情滿懷。

  錢塘君是洞庭龍王的弟弟,受虐待的龍女的叔叔,雖然他只是一個輔助人物,但作者並未將他僅作為一個陪襯人物來寫。作者塑造的錢塘君是一個有 情有義、血肉豐滿的形象。在《柳毅傳》中,錢塘君的性格雖然與柳毅截然不同,但仍被刻畫得形神兼備。他一出場,就不同凡響,挾風雷之勢,激五嶽之氣,使人 感受到一種氣吞山河的英雄氣魄。

  首先以洞庭君制止「龍宮中慟哭」、「恐錢塘君所知」作鋪墊;又借「其勇過人」、「昔堯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與天將失和,塞其五山」的經歷,渲染了 錢塘君的神勇。接下來「語未畢,而大聲忽發,天坼地裂,宮殿擺簸,雲煙沸湧。俄有赤龍長千餘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 其身,霰雪雨雹,一時皆下,乃擘青天而飛去」。一條具有雷霆萬鈞之力、神勇剛烈的巨龍騰空而起,想像之豐富,誇張之奇特,令人驚嘆不已。之後,作品又以柳 毅的「恐蹶仆地,願得生歸,以避複來」的描寫進一步襯托神龍威力無比的氣勢。作者匠心獨運,避實就虛,以錢塘君的自述「巳至涇陽,午戰於彼,未還於此,中 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交代了這場「殺敵六十萬」、「傷稼八百里」、「吞食無義郎」的神龍大戰。錢塘君神武勇猛的巨龍形象被狀寫得活靈活現。通過他的這段 自述,尤其是「中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一句,更能感悟到他性格中敢做敢當、勇猛率直的一面,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這樣矗立於讀者的面前。

  在酒宴上錢塘君對柳毅的逼婚,又如奇峰陡起,讓人在他的神勇之外,又看到了他性格中魯莽的一面,給這一非現實性的人物添上了具有現實性的真
實的一筆。

  「錢塘因酒作色,踞謂毅曰:『不聞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也愚 有衷曲,欲一陳於公。如可,則俱在雲霄;如不可,則皆夷糞壤。』」一個「踞」字盡現其魯莽而蠻橫、自恃武勇、直陳己見的性格特點。他的逼婚雖出於對柳毅的 感激、敬佩,卻又過於魯莽、率直,並帶有一點威脅,但這一魯一直一威脅卻恰恰符合他的身份。當他的好意遭到柳毅的嚴辭拒絕後,他卻能勇於改進,逡巡致謝, 「向者詞述疏狂,妄突高明。退自循顧,戾不容責」,「其久,複歡宴,其樂如舊」,並與柳毅「遂為知心友」。這樣錢塘君性格中粗獷魯莽、神武剛勇、疾惡如仇 的一面,便與他那憨厚純樸、正直可愛、知錯即改的一面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柳毅傳》的人物描寫相當成功,全篇蕩漾著詩意的想像,浪漫色彩非常濃厚,情節也離奇曲折,富有戲劇性。它比較典型地運用了通過幻想反映現實的表現方法。

  《全唐文》編者以為「猥瑣」而並刪《柳毅》與《霍小玉》二傳,則恰好說明了它們反封建的鮮明傾向和細節描繪的動人。



 





 


*鶯鶯傳

內容簡介:

  《鶯鶯傳》是唐元稹著的傳奇文學,以故事方式描寫張生和崔鶯鶯的情愛糾葛,間接也描述當時唐朝的禮教背景,以及主角們的多重性格,此故事在當時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後來甚至被改編為《西廂記諸宮調》。

  張生是一位長相俊俏、性格堅毅謙和的人,且堅守禮教,所以已經二十三歲了,都不輕易接近女色。而後,在因緣際會之下,張生救了崔氏母女,張生一見崔女鶯鶯便驚為天人,欲與其交往,但無奈崔鶯鶯卻對其極為冷淡,幸有丫環紅娘協助,終於以數篇詩打動了鶯鶯的心。而後張生趕考離棄鶯鶯,鶯鶯傷心欲絕仍換不回張生,最後只好心死改嫁他人,爾後張生回歸欲見,則以詩明志,表達其對張生的愛恨之情。


主角個性:

  女主角鶯鶯個性頗為複雜,原本對張生也是非常冷淡,甚至曾訓落他一頓,而後見張生可憐很快就心生憐憫,接納張生並由強勢轉為柔弱深情,最後被拋棄又變得寒心。

  在她身上,可以找到明顯的雙重性格。這是因為她是一個大家閨秀,是名門望族,從小便深受禮教的薰陶,驅使她抑壓了內心的感受,一舉一動都要合符禮教。譬如說,崔母命鶯鶯拜見張生時,她便「久之,辭疾」;及後崔母怒責下,才「久之,乃至。常服睟容,不加新飾,垂鬢接黛,雙臉銷紅而已。」從這細節的描寫,我們可窺見鶯鶯是一個深受禮法洗禮的大家小姐。但她內心深處不竟是蕩漾著春情,年方少艾的鶯鶯內心燃燒著愛的火焰,故此,當張生贈她《春詞》二首時,她馬上回詩《明月三五更》,表明她「待月西廂下」,正等待著張生來臨。及後,雖斥責張生不守禮法,但不竟按捺不了心中的柔情,「自薦枕席」以至「朝隱而出,暮隱而入」,與張生同居近一月。為何鶯鶯會有這麼矛盾的行為呢?這無非是她長久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包袱,內心卻又充溢著不可遏止的情慾,遂與張生私訂終生。這既反映出她對愛情的大膽追求,亦反映出她要突破封建禮教束縛的進取精神。


  男主角張生,他代表著傳統士大夫。雖號稱「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正如他說過「真好色者」,不過是美貌女子,「適不我值」而已。但當他看到鶯鶯時卻被他的美麗所吸引,為得佳人垂憐,不惜通過紅娘傳詞以表達愛意。然而,張生卻寡情薄倖,不但輕易把鶯鶯拋棄,還用「尤物」、「妖孽」罵她,把責任完全推到鶯鶯身上。這些卑鄙殘忍的性格正好反映封建社會士大夫階層的本質。作者稱張生為「善補過者」,反映出作者的封建意識。」


  紅娘。書中雖對她著墨之處不多,但卻能生動地勾劃出她善良,純真和熱心、機伶的一面。作為鶯鶯的近身待婢,紅娘能揣摩到主人鶯鶯的內心正蕩漾著春情。故此,紅娘給張生出主意,「為喻情詩以亂之」。沒有紅娘作穿梭、牽線搭橋之功,則沒有鶯鶯與張生之會合,所以,紅娘也是小說的關鍵人物。


  另外配角崔媽媽的識大體、善交際,都表現的靈動鮮活。


  作者以這個故事描寫張生與鶯鶯相會過程,成功將兩人的原本的外在形象,藉由情節推演,而產生極大的落差;張生的內秉堅孤與負心薄悻,鶯鶯的凝睇怨絕與為郎憔悴卻羞郎許多的矛盾和衝突,對人物性格、對情節鋪陳、對結局設計,都顯得作者的深厚觀察力與同理心。


  另外有個網頁有分析這些人物的資料,畫面不會讓人太難閱讀,可以瞧瞧。





 

 

 

 


*霍小玉傳  翻譯

  蔣防,字子微,唐代義興(江蘇宜興)人。

內容簡介:

  〈霍小玉傳〉劇情是隴西書生李益與霍小玉相戀,後來李益進士獲官,授鄭縣主簿,赴任前與小玉發誓偕老,「皎日之誓,死生以之」、「但端居相待至八月,必當卻到華州,尋使奉迎,相見非遠」。但歸家後立即變心從母命,貪圖權勢,另娶鳳閣侍郎盧志之女。後來小玉苦無情郎音訊,相思成疾,最後悲憤、怨恨而亡。某俠黃衫客激於義憤,乃挾持李益往小玉家稱罪。小玉得知事實,竟悲憤而死。死後化作厲鬼,使李益夫妻不和。

  明代蘭溪學者應麟評《霍小玉傳》:「唐人小說記閨閣事,綽有情致。此篇尤為唐人最精彩動人之傳奇,故傳誦弗衰。」(《少室山房筆叢》)


娼妓文化

  在唐男子的婚姻觀念中,『婚』『仕』是同一個問題。即使他與一名妓女真心相愛,但因為社會的價值觀,往往他們都是選擇『忍情』。李益也是一樣,在他與霍小玉恩愛地生活了兩年後,他進士及第了,並且授鄭縣主簿。這可以是他一生實業的開頭,霍小玉明白男人婚仕的問題,也瞭解自己的身份地位,因而她想出了一個妥協的辦法,希望歡度幾年後,再遁入空門,以保全對方的事業與地位,可是連這個願望李益都無法給她。因為,李益的母親以為他訂定第一流高門的盧家小姐,因而李益選擇了忍情,放棄了也許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的真愛,去成就被眾人認為美滿的婚姻。

  除了因為當時的社會壓力外,李益的尊從母命,而放棄自己的愛情,這可看出他的懦弱、缺乏勇氣。後來,小玉的死留給他的是心靈的震盪,積澱而成為潛意識的悸怖。於是一生愛情的風波便開始了,李益一生成就了三次不幸的婚姻,這除了是應了民間信仰的果報外,也有可能受小玉死於懷抱的刺激,而引發的心理癥結

  士子娶五姓女的觀念已牢不可破,即使李益「指誓山河」表明生死與共的決心,看似堅定的承諾卻經不起社會上婚仕思想的考驗。唐朝的科舉取士讓士人以「十年寒窗 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為畢生職志,而高中後的士子更要藉由與五姓女通婚,才能持續鞏固自身的地位,當時望族甚至比朝廷官位的影響力還要大、還要有份 量。所以即使他們對愛情的追求熱烈,在感情衝動中甚至可能不顧一切,但在遇到婚姻與仕途的障礙時,不得已也只能犧牲愛情,類似情況在唐時可說是屢見不鮮。


  小玉是敢愛敢恨、率真、痴情的小女子、有一般小女子的心反應,在愛情的煉域中,她剛烈絕決、痴愛執著,因此她主動的提出夙願,但求八年相聚,『一生歡愛,願畢此期』,之後,『捨棄人事,剪髮披緇』,作為生命的歸宿。然在對李益愛恨教織的等待中,她對自身茫茫的未來只有求神問卜,孤絕痴情之至,她短暫的生命,為愛而生而死,似乎只為愛情作刻骨銘心的註腳,相形之下,李益就顯得懦弱了。

 

  更深入來談,可以去瞧瞧:李益性格對悲劇的影響






 

 

 


*李娃傳  翻譯

內容簡介:

  唐玄宗天寶年間,常州刺史陽公之子很有文才,帶了兩年的路費到長安應試,由於愛上美妓李娃,蕩盡資財。母漸漸待慢他,李娃卻更加愛他,但最終還是被李娃母女倆設計甩開,落得在喪葬鋪中唱輓歌為生,被父親發現,鞭打幾乎至死,後淪為乞丐。一個雪天,李娃聽到他的乞討聲,心中難過,將他扶進屋裡,痛哭謝罪,並毅然贖身,與他同居。此後照應他讀書三年,公子連連高中,被授予官職。滎陽公也與他恢復父子關係。此時,李娃要離去奉養鴇母,讓公子另選高門婚配,公子與滎陽公都不答應。最後兩人正式成婚,李娃還被朝廷封為國夫人。


  本篇著重表現妓女李娃的高潔心靈和奇美情操,塑造一個光彩奪目的奇女子形象。李娃對滎陽公子的感情不以貧富轉移,對自己不得已給後者造成的損害極度痛心,並以超乎常人的勇氣、智慧和作為去彌補過失,再造滎陽公子。作品是人性愛和美的頌歌,也是對奮鬥精神的頌歌。
  門第高貴的滎陽公對失足落魄的兒子殘酷無情,一旦兒子做官又「父子如初」,與妓女李娃重情重義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情節曲折:
  男主角滎陽公子,自從在鳴珂曲中遇見了李娃之後,就改變了他原本進京赴考得上第的命運,一轉發生了許多曲折的情節遭遇。

  如,用情於李娃,卻被李娃母女二人騙盡錢財而人走樓空,使得他惶惑發狂,最後竟流落凶肆以拿靈帳打零工維生,因耳濡輓歌,以此自哀自嘆,卻被人發掘其唱輓歌的天份,於是在整篇故事中插入了意外參與了凶肆的東西兩肆的競爭比賽的事件,之後又轉到被父親發現後,受到斥罵鞭撻而昏死的情節,之後又被人救起後而轉入了開始餐風露宿的行乞遭遇,直到在一次的叩門行乞中乃驚覺為李娃之宅,李娃受其情感所責,收留了滎陽公子並照顧他,之後公子便受李娃的鼓勵而再次近京赴考,竟得士第,最終與李娃成婚,亦與父親和好

  至此,即可感受到滎陽公子的遭遇是如此曲折不堪,接二連三而來的災禍情節,就構成了〈李娃傳〉整體變化多端的情節發展,引領讀者有如深入其境,可以深深感受到滎陽公子從淒慘至幸福當中,堪稱離奇複雜的遭遇過程,完整體現了一部小說作者在情節方面的構思用心之處。


重要的人物:

  滎陽公子,對李娃用情之深毫無保留,以至於甘願拋棄自己的功名錢財,只求陪伴李娃左右卻不料陷入陷阱,從此一長段的顛沛流離,自怨自嘆,直到李娃的再度出現改變了他命運,由此可知滎陽公子身為一介貴族子弟毫無社會經驗,憨直純樸得個性。


  李娃,在整篇故事中只出現在首段和末段,卻能鮮明的表現出奔放不羈的卻又忠貞果敢的複雜個性,她操縱著滎陽公子在這篇故事中的命運。起初,聯合李母騙盡滎陽公子的錢財以致流落街頭,到最後當他見到滎陽公子竟是「枯瘠疥厲,殆非人狀」時,卻被深深地的感動到,激起李娃潛在的良善之心,重新幫助滎陽公子,展現了堅貞忠情的本性。李娃本為長安倡女,在許多方面他是一個社會經驗非常豐富的人,在人情應酬處必是高手,可以玩弄男人的情感,可以隱藏自己弱點,但雖為倡女,也是一位世間女子,總是逃避不了自己內心深處的真情,終究在遇到了滎陽公子後展現出來。李娃的個性如此豐富鮮明,在眾多小說女主角中他堪稱為一種代表。


  李母,他是一個唐代娼妓文化中最具典型的人物,來往於尋花問柳、徵逐色相的紈褲子弟中,尋找可以利用的對象,滎陽公子對他而言只是眾多公子哥中的一員而已,騙取錢財才是他目的。李母的行徑雖在故事中沒有佔據多大的角色,但他和李娃同時出現,是代表著唐代社會現象中有此特異的一環,在往後的才子佳人小說中,李母這種角色不斷的重新包裝而安插在這些小說情節中,逐漸的形成一種反派角色的出現。


  滎陽公,他是整篇故事中態度改變最大的一位,從一開始視滎陽公子為「千里駒」而驕傲時,至公子淪落時竟氣憤而加以馬鞭撻之數百,斷絕棄之父子親情,直到公子得士第時,居然說:「吾與爾父子如初」,態度轉變之大,令人錯愕,縱然父子相認識好,但滎陽公所呈現的的嘴臉,將公子視為他的財產之一的心態,似乎是作者筆下有意的嘲諷,進而呈現出了當時社會重視功名富貴,門閥等第的鄙陋



  〈李娃傳〉整篇的故事內容最終以大團員的喜劇方式作結,在基本的表達上,他給讀者帶來了某種滿足,閃錯著一種理想主義的光輝,反映人們希望突破門閥界限的美好願望,但在當時現實生活中總是不可能實現的。

  故此,作者就在作品中給予一種內在的寄託,雖然這種寄託在故事的末端有點牽強及不合邏輯,然而在這寄託的基礎上,目的就是要對於當時社會不公平的現象如,門閥觀念的禁錮,使得婚姻制度亦受到限制等加以諷刺,〈李娃傳〉中的李娃和滎陽公子在當時現實中或許是不可能結合的,故此,就在小說將他們結合一起,表現出了一種反抗精神,譬如我們也可以看到李娃到最後可以得到天子的賞賜加封,處處有人談論到汧國夫人的品行名節,將一位長安倡女如此提昇至所謂的上層社會,在虛構中作者完成了諷刺到門閥士族死守禮教的鄙陋,也傳達出自由戀愛的渴望。


  所謂一部小說的構成要素,一來是人物、二來是情節、三來是思想,這當中又以人物所佔的重要性更大,因為人物情感可以決定小說情節的發展,而思想又必須藉由人物來傳達。唐傳奇在整個文學史上,既謂為小說文體發展的一個關鍵,就是它本身已具有了一定的成熟度,即是包含人物、情節、思想之要素在其中。在唐傳奇諸多故事中,〈李娃傳〉的情節是唐傳奇中篇幅最大、最曲折豐富的一部小說,而帶動了整本小說的可看性及生動度的乃是歸功於物刻劃細膩及情感的突顯,其中以滎陽公子為最具深刻,因著他豐富的情感牽而引著他發展之後曲折的遭遇,〈
李娃傳〉具有強烈的反對門閥制度的意義。好像告訴人們,門當戶對的門閥婚姻原則不是不能突破的。而妓女可以封為「岍國夫人」的設想,也相當大膽。但榮華富貴的團圓結局,不僅表明作者的思想侷限,也為後世的戲曲、小說提供了一種廉價的俗套。

  這篇小說在藝術表現上很有特色,人物有血有肉,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文筆清麗圓轉,描寫淋漓盡致。例如寫某生被騙過程相當生動細密:李娃、假姨、信使,每一個人物都在這場詭譎的騙局中成功地扮演了規定的角色;無論是笑語常談、託詞謊語、行止進退……真真假假,都令人莫測高深。又如東西兩肆爭勝鬥歌的場面和氣氛,也刻畫得有聲有色、熱鬧非常。從而反映了唐代長安繁華複雜、充滿陷阱的都市生活,大大加強了作品的生活氣息。







 

 


*這裡是比較

霍小玉×李娃傳

  悲劇vs喜劇

  <霍小玉傳>中的李益以及<李娃傳>中的縈陽生皆是想要從科舉之路求宦達的士子,兩人同樣面臨了愛情與仕途的抉擇,兩者結局雖不同,但卻都體現了唐代科舉對士人的巨大影響力,「仕」與「宦」雖看起來不相干,在唐代士人的心中卻是同一件事,「結媛鼎族」、「以君才地名聲,人多景慕,願結婚媾,固亦眾矣」,兩文中皆不約而同提及在及第宦達之後,士子對婚姻的選擇與被選擇。

  而<李娃傳>之所以能跳脫悲劇形式,關鍵也許在於李娃的助學成功,李娃這樣既符合社會倫理的期待,並與士族的政治利益保持一致,而能以喜劇收場,但畢竟以唐代實際的婚宦情形來說,是理想化的描述;而<霍小玉傳>則呈現了唐代士子與妓女愛情的典型悲劇。


  霍小玉vs李娃

  霍小玉追求的是愛情,一心執著於她所追求的愛情,對於李益萬般深情,李益也一再以甜言蜜語表現心意。她全心全意的相信李益,但是無奈李益卻是個現實感過強,又無法坦白自己感情的感情逃兵,所以霍小玉雖然意志堅強,卻也難敵環境的箝制。霍小玉呈現出的是一種痴心且執著的性格。而她的性格是執著的,但是因為執著卻又無法宣洩情緒,只能鬱鬱而終。
  李娃在故事中則是操縱著滎陽生命運的腳色,起初她聯合李母,將滎陽生吃乾抹淨之後使其流落街頭。但後來當她看到滎陽生居然「枯瘠疥厲,殆非人狀」時卻大受感動,也激起了李娃心中那良善的一面。為了幫助滎陽生而和李母大吵一架,展現了她人性的忠情與堅毅。李娃是長安的娼伶,照理來說,應該很懂得人情世故,但是她畢竟也是一個女人,到底還是沒有辦法違背自己內心的情感。她雖然只出現在故事的首段和末段,但是她熱情奔放、堅貞果敢的個性卻令我感覺相當的印象深刻。


  李益vs滎陽生

  李益起先耽溺於情愛,但是為現實所迫,他馬上忘卻情愛,屈服於現實之下。他對霍小玉是有感情在的,可是他卻沒有勇氣去承擔。李益這個人意志薄弱,加上現實情感過重,承擔力太低,因此他的命運從頭到尾都被掌控在別人的手中。
  滎陽生無怨無悔對李娃付出他的感情,寧願拋棄自己的功名利祿,用情之深可見一班。不料竟落入騙局,從此身無長物、顛沛流離,直到李娃再度的出現。由此可知,滎陽生雖然身為世家貴族,但是其個性卻毫無心機,足以見其人性情憨厚的一面。

 

  兩者之娼妓文化
  基本上,古代女性的幸福是取決於男性的手中,遇到良人自然有好的結果,若遇到負心漢則前途坎坷。霍小玉遇到李益,起先的歡樂以致於往後的哀愁,皆因李益不能承擔之故。唐代重視名門,李益娶妻自然也想要名門,李益的「負心」除了突顯他的個性軟弱,也反映了作者所想表達的當時的社會狀況。
  相反的,李娃傳所想表達的卻是貴賤層級不同的男女最後因相愛而結合的故事,作者特地安排了李娃與滎陽公(滎陽生之父)的出場,在故事中的種種,我們可以清楚發現作者很高明的以對比手法表現了出身於兩個不同階級的人物的鮮明對立的精神面貌。故事中李娃與滎陽生費盡千辛萬苦才得到最後的幸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現的是門閥制度最強烈的反抗,他想要告訴人們,門當戶對的思維是可以被打破的,所以最後李娃以妓女的出身被封為妍國夫人,這一切都是由於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現反對門閥制度意義的原因。

 


 


鶯鶯傳×霍小玉傳

  《鶯鶯傳》中的崔鶯鶯
  《鶯鶯傳》在故事開始便安排了張生請好友杜確幫助解救崔氏一家於普救寺。崔氏一家謝恩於張生與崔鶯鶯正面相對機會。繼而才有了下文。而崔鶯鶯是一個叛逆的女性。她為了愛情敢於和封建禮教作鬥爭。尤其是她以貴族少女的身份,竟夜半主動向張生表示愛情,「俄而講娘捧崔氏而至」,這是一個大膽的行為。

  對於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的少女來說,這個做法的確大膽而又不合封建常規。但這也正是崔鶯鶯值得讚揚的地方。然而崔鶯鶯性格中又有軟弱無力的地方。最初和張生相戀,她動搖不定。先是二人由紅娘傳詞,相互傾訴愛慕之心。但當張生夜闖崔鶯鶯房間時,崔鶯鶯卻因紅娘在場而表現貴族少女特有的威嚴,意欲裝腔作勢給紅娘看,可以看出崔鶯鶯非常謹慎的。卻未想到紅娘早已心知肚明,卻是讓張生覺得一頭霧水。這是崔鶯鶯性格中的矛盾的地方,與後來的直接大膽判若兩人。後來張生遺棄了她,她也認為私相結合「不合法」,「豈期既見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獻之羞,不復明侍巾幘」。她不是振振有辭的向張生提出責難,而只是一味哀求,希望他能夠始終成全。甚至面對張生將「尤物」、「妖孽」一類字眼加在她身上時,她只有怨,沒有恨,這是階級出身,封建教養帶給她的侷限性。

  其格中的叛逆終是沒跳出封建禮教的束縛。最終以悲劇結尾。鶯鶯是一個美麗、溫柔而又深情的女性,作為貴族小姐,她深受封建禮教、倫理道德的制約,「貞慎自保」,但她萌發了對張生的真情後,便「自薦枕席」,衝破封建禮教的羅網,大膽並主動地將滿腔熱情和愛奉獻給了張生。這樣的女性形象,這樣大膽的個性,讓人不得不為之臣服。


  《霍小玉傳》中的霍小玉

  在唐傳奇中這是一篇出色的作品。《霍小玉傳》是一篇因階級矛盾而釀成的悲劇性的故事。霍小玉乃「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愛之。母曰淨持。——淨持即王之寵婢也」。霍王死後,小玉之兄弟因小玉出身賤庶,遂將其逐出。在唐代重視門閥制度的情況下,霍小玉出身賤庶婢女的女兒)而又,淪為娼妓,這就注定了她要成為犧牲者。李益對她始亂終棄,也正由於他是貴族(雖然已經沒落了)出身的士大夫階層的緣故。

  這篇故事反映了下層婦女被壓迫、被侮辱,也指出了封建統治階級只知玩弄女性而沒有真正的愛情。「痴情女子負心漢」,是這篇故事的真實寫照。作者是同情霍小玉而譴責李益的。霍小玉是個痴情而又軟弱的女子,在李益拋棄她在外不歸時,為尋找李益,希望他回來,竟「贏臥空閨,遂成沉疾」,「尋求既切,資用屢空,往往私令侍婢潛賣篋中服玩之物」。這一切竟為一老玉匠一語道破:「貴人男女,失機落節,一至於此!」最終小玉的痴情使「長安中稍有知者」皆為其所作所為感動至深,一致「風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豪俠之倫,皆怒生之薄行。」後李益為一位豪士強行帶回小玉住處,小玉傷心欲絕,竟「長慟號哭數身而絕」。其淒慘竟至此,天下誰人能堪。但霍小玉的死,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新的鬥爭的開始。使李益晝夜不安,不得善終。霍小玉突破生與死的羈絆,終於為自己,也為女性的尊嚴和愛情討回了公道。和兩人相戀的情致委婉相對比,小玉遭到遺棄,又辛酸淒惻,扣人心弦。霍小玉的形象因此而在人們心中深深的烙上了印跡,其苦命的遭遇催人淚下,也使人們對李益的行為所不齒。如此有個性的女性形象,也只有在唐代傳奇中會表現的這樣淋漓盡致,得到世人的稱讚。


 

 

 


霍小玉傳×李娃傳×鶯鶯傳

  「痴心女子負心漢」,這是我國古代小說、戲曲中常見的主題。


  <霍小玉傳>是這類故事中最早出現的名篇之一,包含著反對門閥制度的積極內容。禮義的家庭雖然沒落,但他仍然是屬於門望甚高的隴西李氏子弟;霍小玉雖然是很有教養的賢淑女子,但是她的低賤地位,決定了她悲劇的命運,即使她追求的僅僅只是幾年時間的美好生活,也不可以得。故事的發展已經不只是男女性格方面所帶來的危害所能夠說明的了。但是霍小玉的復仇,展現了她敢愛敢恨的特質,但是針對無辜的另外一些女人,也說明了作者對悲劇的根本原因還未清醒地把握住,因此最後還是過多地描寫了李益「心懷疑惡」的個人特點。

  按照歷史上的記載,中唐時期的詩人李益「少痴而忌克,防閒妻妾苛嚴,世謂妒為『李益疾』」。傳奇的結局似乎比較拘泥於歷史的事實。

  至於<李娃傳>的題材和<霍小玉傳>有一點點的類似,但是結局卻大不相同,同樣是痴情女子但所得到的結果卻不盡相同,以當時來說像榮陽鄭生這樣的貴族子弟,是絕對不可能和一名妓女結婚的。但是李娃因為相夫有道,不但使他恢復了名譽,而且幫他走上了仕途,這就爭取到了為統治階級承認的資格,此故事出現了超乎了常規,令人意想不到。其圓滿的結局或許是大多數是百姓所期待地,不過在當時的現實社會之中是不可能會發生,也暗諷當時的門閥制度及人心的現實,李娃前後對鄭生的態度截然不同,李娃並不是像霍小玉一樣對該男子一往情深,但是後來李娃卻深感愧疚而且發現她已經愛上了鄭生,於是決定幫助他,重整他的人生方向,霍小玉傳是以悲劇收場,李娃傳是以喜劇收場,兩者差距甚大,卻各自擁有其特色,霍小玉愛得刻骨銘心,也因為愛得太深;傷的心也就愈深,導致由愛生恨;李娃一開始並沒有真正地深愛鄭生,但也許是彼此相處之中,情愫發酵,於是為了自己的所愛,她決定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好好幫鄭生步入仕途,也因為如此他們的愛情被當時世人所接受,可以不受門閥制度的拘束,以美滿的結局作收場。

 

  另一篇<鶯鶯傳>可說是唐代傳奇小說之中傳播最廣的一篇,造成的影響也較大,其主要是敘述才子佳人的故事,鶯鶯感謝張生的救命之恩,而又慕其文才,於是在感情不能自制的情況之下與之私合。但是這種不為禮教所容的行為,終於不能長久,張生最後負心拋棄了她。鶯鶯驕矜自持,欲拒又納,感情上的衝突變化,表現在行動上,含蓄中顯多情,自始至終不失閨秀的身份,鶯鶯的結局還霍小玉比較相近,都是禮教束縛之下的犧牲者,不能夠守護自己的真愛,不過霍小玉傳的結局是以霍小玉痴情而鬱悶生病至死,因而幻化成為靈魂對李益展開復仇,暗喻李益的薄情、負心為不對的行為,但是鶯鶯傳卻是咒罵鶯鶯為「妖孽」,把張生的薄情說是「補過」此雙重標準對女方來說是很不公平。但是當時男尊女卑觀念甚重再加上門閥階級的限制,所以在這種情形醞釀出來的愛情皆為曇花一現,不能持久,不過鶯鶯向命運屈服,後來也另嫁他人,不過霍小玉卻很堅持她的愛情,,因為李益的違背誓言而傷心至極終究鬱鬱寡歡,抑鬱而終,但是李娃卻有著大不相同的命運,她和鄭生的愛情被當時的世人所承認並給予祝福還因相夫有道而當了官夫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止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