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文運動:

 先驅:

一、   王通<中說>:

主張「約已則」、「深以典」,正統儒家思想開其端。

主張為「道」服務,文以載道。(道:儒家思想)

 二、陳子昂

 三、柳冕:強調尊聖、宗經。(聖:孔孟;經:十三經)

 

 領袖:

一、   韓愈:

反對駢文,提倡散文、

為道而作文,對道而文學、

陳言物去,辭必己出、

不平則鳴。

二、   柳宗元:

文者以明道。(可詳見頁128

取道之原,除五經外,旁及子、史、楚騷。(可詳見頁1306行)

 兩者比較:

對佛教態度不同、

韓力排駢文,柳不排斥駢麗文字,尤以碑誌為然、

韓以作文之法作詩,柳以作詩之法作山水遊記。

 結果:

沿襲韓愈之文體「怪澀」,引發宋初太學體,故失敗。晚唐溫庭筠、李商隱、段成式所倡駢體文又興。

 


 歐陽修主張:重道、重文,與現實生活結合

一、成功之因:群眾基礎

二、其作品優秀:詩、詞、散文(醉翁亭記、縱囚記等)

三、政治學術地位高:官至知貢舉

四、環境因素:宋代哲學的發展,需簡明的文體作為表達工具。

 

 唐宋古文運動之不同:

一、宋人不排斥駢文。(本朝四六,歐公第一)

二、散文平易近人


 宋古文運動之影響:

一、賦:散文賦的出現

二、錦心繡口的駢文變成古雅散行

三、宋詩散文化、議論化

 

 


 

蘇軾生平:

1.            十  歲:由其母程氏教導(讀范滂傳)

十九 歲:取王弗(孚),生一子蘇邁

2.            二十二歲:進京考試。(上樞密韓太尉書)

     和子由澠池懷舊、喜雨亭記。

3.            三十 歲:王孚過世

三十三歲:再娶王孚之堂妹

三十四歲:杭州,自請外放。娶杭州明妓朝雲。(飲湖上初晴後雨等)

4.            三十九歲:密州(江城子、水調歌頭等)

5.            湖州:烏臺詩案

6.            黃州:東坡居士(創作巔峰。赤壁)

四十八歲:病重。

7.            杭州:自請外放(司馬光宰),蘇隄。

而後連貶(好友道士參寥子陪同)

8.            儋州:(海南島)未至海南島,在回開封府的路上逝。

 

 

東坡文論:

1.            有為而作(反映現實)

2.            道可致不可求(在生活中實踐)

3.            辭達(瞭然於心,瞭然於口,瞭然於手,不追求華麗字詞)

4.            崇尚自然,不受束縛(懂音律,但不喜歡束縛)

 

 

 

*要背跟賞析的兩首詞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熙寧八年(1075)密州知州時作。北宋國勢長 期積弱不振,北方和西北經常受到遼和西夏的侵擾。蘇軾一貫主張加強國防,抗擊邊患,這首詞就反映了這種愛國思想。

首句「老夫聊發少年狂」中的一個「狂」字,說明了整篇的題旨, 就是一股「狂放」之氣。詞的上闋描寫威武雄壯,風馳電掣般的出獵盛況和全城轟動、圍觀的熱烈場面;下闋就其個人情緒,抒發感懷,希望立功邊疆,為國效命的壯志豪倩。

「酒酣胸膽尚開張」一句, 又點明了蘇軾狂放的個性。

「賓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一句, 又表達蘇軾內心強烈的願望,他希望能為朝延盡力,到邊疆抗敵。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蘇軾最早的一首豪放詞,詞中表現了其非凡的英勇氣質,也表達了文人為國效命的深切意願。 這闋詞,一掃北宋初期的香羅之態,轉而為英雄式的描寫,詞中不但表現了作豪爽的個性、打獵時的真實場景,更表達了他期望為國滅敵的雄心壯志。上闋的出獵,下闋的報國心願,在蘇軾筆下,顯得如此意氣風發,沒有兒女情長的柔弱氣息。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鞵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背景:寫這闋詞的時候,正是蘇東坡得罪當道,被貶謫到黃州的第三年。

通過對途中遇雨一事的記敍,表現作者謫居時的胸襟開朗,性格曠達。上篇寫途中遇雨,卻泰然處之。"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語雙關,既 說自己向來在風雨中泰然處之,也說在坎坷的仕途上同樣泰然處之,顯示了開朗的胸襟和曠達的性格。下篇首兩句詞意略轉。"微冷"之感流露出作者因遭不幸心中泛起的一縷不快情緒,但馬上又被那曠達的性格所排遣,天晴了,回顧來程中所經歷的風雨,自有一番感觸。自然界之風風雨雨,早已見慣;仕途中風雨襲來,卻很難料定。然而遭受風吹雨打的人卻更是盼望著晴天。

 

 

 

「穿」和「打」都是力道很強的字眼,暗示這場雨來得既迅速又猛烈

未帶雨具又全無心裡準備的人,若突然碰到這種雨勢,當然會狼狽不堪,窘態畢出了。

「莫聽」,意思是不要去理會它,不要把它當成是一回事,要無動於衷,無視於它的存在,

「吟嘯」是吟詩唱歌,此處代表一種及時賞玩而無所待的心情。俗人的情緒往往易受外物牽引,當得意順遂時,才有賞玩的心情,一旦諸事不能順遂,就愁眉苦臉,怨天尤人。 「徐行」就是一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風華氣度,腳步必穩,心境必安,就不容易被外物環境所絆倒

 

「竹杖芒鞵輕勝馬」累贅愈多,愈要分心牽掛,愈是灑脫不起來,被這些東西搞得筋疲力竭,還要受一肚子氣,那裡還有餘暇從容看山看水?行囊輕便,獨來獨去,高興到那裡就到那裡,高興停多久就停多久,不必看人臉色,不必聽人使喚,何等瀟灑快活。雖僅有竹杖草鞋,雖然比不上有車有馬可乘。「誰怕?」意思是不怕。

(隱喻:馬是有官位的時候,竹杖芒鞵則相反

 

 

 

 

 

 

 

 

 

 

 

 

***其他都在講義課本中,懶得打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止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